婴幼儿血管瘤自行消散,风险把控才是关键!虽然血管瘤可能自行消退,但在这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造成健康、美观受损的风险,那么宝宝血管瘤能不能自行消散?答案是:会,但是只有少数的儿童,相信也不会有哪个家长会拿自己的孩子赌一下,都是发现及时治疗的。
我们通常将血管瘤分为3个风险等级:高风险、中度风险和低风险。
高风险的血管瘤包括眼周、口周、鼻周、咽喉部、会阴部等。比如:
1.眼周的血管瘤变大可能压迫眼球,甚至会往眼底生长,从而影响眼睛的发育,出现弱视、散光、青光眼等,也影响美观。
2.口周的血管瘤在吸奶时容易摩擦导致溃疡、留疤痕影响美观。
3.鼻周血管瘤容易增生影响呼吸或者吸奶困难。
4.咽喉部特别是声门下血管瘤容易阻塞气道危及生命。
5.会阴部血管瘤容易因护理不当出现糜烂溃疡,且大便里面含有大量细菌,容易感染加重溃疡。像这一类血管瘤,都是需要治疗的。
中度风险的血管瘤: 包括面颊、手足、皱褶(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)部位的血管瘤,这些部位的血管瘤容易反复摩擦出现糜烂溃疡,留有疤痕。躯干和四肢>5cm的血管瘤也归为中度风险。
低风险的血管瘤:一般指躯干和四肢<5cm的血管瘤,这些部位没有重要器官,如果瘤体不太大,一般不影响健康。
需要家长注意的就是,还有一个名为Kasabach-Merritt综合征的病变,是指由于巨大海绵窦状血管瘤导致血小板减少。
*此图来源网络如侵请联系删除
虽然多数病例均在婴儿期发现,但血小板减少可到儿童甚至成人后才变得明显。所以这种大面积血管瘤宝宝一定要及时就医,避免错失良好的治疗时机!
温馨提示:
01仔细观察:在发现婴儿血管瘤时一定要密切关注宝宝血管瘤的面积形状,可适当进行记录,如发现血管瘤早早就有扩大现象就要及时进行治疗。
一般是建议早发现、早治疗,尽量在发现初期进行检查就诊。
02注意饮食:保持正常饮食,保证营养充足。身体必要的营养“缺”不得,但也不必盲目进补或忌口。婴儿血管瘤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,但随着瘤体逐渐变大,可能造成皮肤性状改变,预后局部后遗症明显。此外,某些血管瘤突然破裂,形成出血,后果严重。
因此,对于婴幼儿血管瘤,不能被动等待它自行消散,要做好风险把控,在专家的指导下,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和时机。
(来源网络)。